摘要: 核电作为一种潜力极大的能源,正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时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核电在带来巨大能源红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风险。核工业设备大量使用镍基合金、钛合金及奥氏体钢,且重要金属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高通量辐射的恶劣环境中。据研究发现,硫元素在高温下会对镍基合金的工件产生热腐蚀(也叫热脆),卤族元素如氟、氯,容易与钛合金及奥氏体钢材料作用,在应力存在的情况下,产生应力腐蚀。为避免氟、氯、硫等有害元素对核工业设备造成损害,要求用于核工业设备的材料应为“核级材料”,且须有有关检测单位出具的有害元素分析报告。
检测对象
无损检测材料:为了确保核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核动力装置的整个建造和运行寿期中,从最小的阀门、支撑到最大的关键设备压力容器和系统等经常要用到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为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泄漏检测)。这种检测技术以渗透剂、耦合剂或发泡剂等无损检测材料为介质,能快速发现铸件、锻件以及焊缝等结构暴露在表面上的开口缺陷和材料内部缺陷,识别风险排除隐患...
核电作为一种潜力极大的能源,正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时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核电在带来巨大能源红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风险。核工业设备大量使用镍基合金、钛合金及奥氏体钢,且重要金属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高通量辐射的恶劣环境中。据研究发现,硫元素在高温下会对镍基合金的工件产生热腐蚀(也叫热脆),卤族元素如氟、氯,容易与钛合金及奥氏体钢材料作用,在应力存在的情况下,产生应力腐蚀。为避免氟、氯、硫等有害元素对核工业设备造成损害,要求用于核工业设备的材料应为“核级材料”,且须有有关检测单位出具的有害元素分析报告。
检测对象
- 无损检测材料:为了确保核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核动力装置的整个建造和运行寿期中,从最小的阀门、支撑到最大的关键设备压力容器和系统等经常要用到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为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和泄漏检测)。这种检测技术以渗透剂、耦合剂或发泡剂等无损检测材料为介质,能快速发现铸件、锻件以及焊缝等结构暴露在表面上的开口缺陷和材料内部缺陷,识别风险排除隐患。无损检测材料引入氟、氯、硫的3个主要原因:a)为了达到某方面的技术要求,选用了分子结构中本身带有的氟、氯、硫元素的原料,例如含氟和硫的表面活性剂,含氯、硫的溶剂,含氟的推进剂等;b)本身含有一定量以杂质形式存在氟、氯、硫;c)一些原料的生产工艺中涉及到硫酸、盐酸等,也成为引入氟、氯、硫的可能。
-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设备的胶粘带(如用于作标识和各种附件(包装、堵头、保温材料、射线拍照胶片等)使用的胶粘带)和可剥性防护漆。
-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表面的切削液产品。
- 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合金设备表面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塑料罩、堵头等)。
- 保护焊缝背面的可溶纸塞等。
国内外规范中氟、氯、硫限量要求
“核级材料”较之普通材料,对氟、氯、硫含量控制要求高。美国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规范要求,硫含量占一定重量样品残渣量不超过1%,氟、氯含量占一定重量样品残渣量不超过1%;法国RCC-M标准中要求氟、氯、硫的含量各不能超过100ppm、200ppm、200ppm;国内NB/T 20003《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中规定氯和氟总含量不超过200mg/L、硫含量不超过200 mg/L。
氟、氯、硫含量检测分析方法
- 样品前处理:a)对具有高或低燃烧性产品,使用量热弹矿物化;b)对非燃烧性产品,碱性矿物化;c)进行浸滤。
- 化学分析方法:a)光谱法分析氯;b)离子色谱法分析氟、氯、硫;c)氯离子的硝酸银滴定;d)离子计测定氟;e)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硫。


核电作为一种潜力极大的能源,正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同时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核电在带来巨大能源红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风险。核工业设备大量使用镍基合金、钛合金及奥氏体钢,且重要金属部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高通量辐射的恶劣环境
2025.04.21
近期,全国多地遭遇极端大风天气,部分区域出现15级强风,造成杂物坠落、树木倾倒、车辆损毁等诸多关联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出行及户外工作带来直接影响,还导致建筑围护结构严重受损,部分金属屋面被掀翻。此类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强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对建筑安全,尤其是对屋面系
2025.04.21
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钢国检上海分公司为你推荐核工业设备用材料氟、氯、硫含量的检测。更多新更新的动态信息尽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钢国检上海分公司官网,同时你还可以了解检测小知识检测小知识 其它信息或浏览新闻媒体。